蜀道集团川黔公司组织ZCB2标段华川项目部参加古蔺县椒园镇105县道K30+800M(大田坳口)处山体滑坡凹陷损毁抢险以来,在椒园镇连续鏖战16天,历经300余小时!8月28日上午,抢修保通任务取得全面胜利!这是川黔公司古金高速ZCB2标段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应对古蔺县暴雨灾害交出的“抢险答卷”。
险情就是命令,彰显国企担当
8月12日晚间,因多日暴雨导致古蔺至金沙唯一通道,古蔺县椒园镇105县道K30+800M(大田坳口)(后简称105县道)处山体滑坡凹陷损毁。险情发生后,川黔公司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主动请缨,要求前往一线进行抢险救援。105县道不仅是四川省古蔺县与贵州省金沙县沿线人民的交通命脉,也是古金高速在该区间的交通运输生命线,受塌方影响,古金高速在建大梁子隧道、赤水河大桥等项目,椒园镇6个村1个社区4700余户20000余人民群众出行均被阻断。105县道交通受阻,也受到了古蔺县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。
自险情发生以来,古金高速ZCB2标段负责105县道的抢险抢通工作,由于连日强降雨导致路面塌陷,塌方范围较大。为确保老古金路早日抢通,作为抢险负责单位的川黔公司,科学安排计划,精心组织施工,采取人工配合挖掘机的作业方式,开启“白+黑”模式,昼夜轮班进行紧急抢通。
“以行为本” 专业人做专业事
现场勘察发现,垮塌公路地处陡壁悬崖,塌方路段长、面积大,道路基础属软质泥岩,抢修风险高,在抢通施工过程时有可能面临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风险,施工难度较大。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,如何保证在安全情况下进行施工成为抢险队的第一个“拦路虎”。
“我建议采用轻质混凝土,能达到节约材料用量,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,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,能快速形成硬质达到使用条件。”
“我建议采取先清理后浇筑施工的方案......”
“我建议全段模板分层浇筑”......在现场勘验后,抢险队员们各抒己见,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就为探寻一个最快、最优、最安全的施工方案,经过商议,“全段模板分层浇筑施工”+“轻质混凝土”的方案“应运而生”,轻质泡沫混凝土施工对地质基础要求低,施工周期短,进度快,符合当地复杂的地质需求以及快速抢通道路的目的。
发扬蜀道精神,打通民生线路
“每天凌晨四点多开始忙碌,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去休息,大家争分夺秒就是为了早点开通这条椒园人民出行的必须线路。”对于在现场抢险的人员来说,睡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,他们实在太困了,即便是在短暂的吃饭间隙,也能不知不觉地躺下睡着。
无论是面对连夜暴雨,还是迎着雨后骄阳,“人员+机械”“白加黑”的蜀道速度依然在与时间赛跑,与灾害斗争。在紧张奋战的300多个小时里,分层分时段降温浇筑轻质混凝土1500余方,垮塌公路逐渐恢复原形,10余米全段塌方公路承重部抢修完毕,3.2公里公路排危结束......8月28日10时,该段道路抢修保通任务全面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