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蜀道铁路运营集团参与投资的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迎来新进展,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蜀安隧道盾构机掘进施工累计达5190米,标志着该隧道施工进度过半。
蜀安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,位于简州站至成都站区间,隧道全长10380米,最大埋深约62米,是目前国内掘进距离最长、直径最大的土压平衡盾构隧道,施工工艺取得多项技术创新。
蜀安隧道穿越成都城区,城市建筑及居民区密集分布,与多条既有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城市道路、市政管网、高速公路等交叉,对地表沉降要求极高。“蜀安号”盾构机创新性采用了“超浅覆土大分体始发”工艺,成功实现西南片区首例14.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大分体始发,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。“成渝号”盾构机组装工艺攻克了受限空间超大直径盾构分体始发难题,创造了41天完成大盾构组装调试全国新纪录。
同时,成渝中线“四电”工程也迎来了新进展,“四电”工程是高铁建设中通信、信号、电力和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总称,是整条高铁的“中枢大脑”和动力之源,也是高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。此次封顶的DK168+084AT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踏水村,建筑面积495.9平方米,建筑高度8.35米。
施工团队创新引入BIM技术,通过三维建模对建筑结构、管线排布等进行预模拟,提前规避构件碰撞风险,并且依托BIM模型实现脚手架搭设参数化设计、钢筋绑扎节点可视化交底,为多项关键工序提供了技术支撑,高效完成了此次封顶任务。
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,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、沙坪坝区、璧山区、铜梁区、大足区,四川省资阳市、成都市,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,正线全长292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。
项目建成后,将与多条已建成和在建高铁连通,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,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,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,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